《雪》第二章 心灵的脚步(四)

上午八点钟,辛霏雯在与杜一名这位邂逅相遇的年轻朋友分别时,彼此显得格外亲切,两人紧紧地拉着手,辛霏雯语重心长地说:“一名,我走了,到后山去。你上山要小心,万不可莽撞,找到同学们完成考察任务后迅速回到学校,不可在外面呆得太久,以免耽误学习。”
杜一名用一双滚动润泽的大眼睛望着辛霏雯,恳恳切切地说:“霏雯姐,你临产前必须要给我打电话,我一定会请假照顾你,你要信任我,我是个好女孩,我在你身边你会感到安全的,我不傻,你知道吗?”
辛霏雯被杜一名的心彻底征服了,被她灼热的目光融化了,她频频点头,仿佛在心灵深处某个冰冷坚硬的角落里被暖风吹抚而变得柔软、瓦解冰消了,从而又多了一份寻觅和寄托……
辛霏雯与杜一名分别后,怀着一颗不舍的情感同大妈登上去后山的路。行走中她蓦然回眸,寻思着出来走走并没有什么坏处,人间处处有真情,大妈的热情,杜一名的真挚,难道真是我要寻找到的路旁扶手和基石吗?”
“姑娘,你身子感觉如何?不行就坐下歇歇再走,路还远着呢。”大妈背扛着辛霏雯的全部行李,走走,停停,等等,喊喊。
辛霏雯眉头冒着汗珠,喘着粗气,步履蹒跚,上气不接下气自顾不暇地说:“还行,再走一段路吧,过去我也上过山,咋没有像现在这么的费劲,难道真是岁数不饶人吗?我的小宝贝也在帮助我上山,不停地蹬,虽然身子累,可我的心里好爽快,好清新啊!”说着,扛着肚子用力地向前迈步,真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她紧靠着右边的山根行走,左边则是望不到底的深谷,这是一条被开辟新修的约三米余宽能行车通往后山的路,尽管今天是休假日,行人也稀少。辛霏雯赶不上走在前面的大妈,显然有些孤寂,左看右看,脚步缓慢。突然,迎面走过来一群人,高高低低,老老少少的,像是家族式的旅游成员,多数人手中都拿有一根树枝当拐杖用,当他们走近辛霏雯身边时,有位约八九岁模样的小男孩望着辛霏雯,他毫不犹豫地把手中的树枝拐杖朝她递去,一本正经地说:“阿姨,你拄上它,走路会轻松些。”说过便跑去。
辛霏雯为没来及向孩子说声谢谢,而感到心里很不平静,她站立着远望着走去的这群人,对那孩子有一种说不出地感慨。这时带路的大妈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折回头来到辛霏雯的跟前问:“怎么了孩子,是身体不舒服了?还是与走过去的那群人发生了口角?”
“大妈,都不是,走过去的一个小男孩给我这根棍让当拐杖,我很受感动。”
“到前面下坡拐弯处多的是树丛,我就说赶到那个地方给你折一根。”
“这里距能折树枝那个地方还有多远?”
“照咱们这个速度走,还得一个小时。”
“这么说,小男孩给我这根树枝还是挺顶大作用的。大妈,到你们家还需要走多久时间的路程?”
“咱们现在还没有走过这座山,翻过这座山后再翻越一座山才能到。平时我一个人走,最多用两个钟头就可到了,照现在这个速度看样子少不了三四个钟头。”
“还需用四个小时呀!太长时间了。”
“没关系,慢慢走吧,下去这座山后,咱不走大路了,大路需要绕山,咱走小路是直径翻山,虽然路不好走,但要近上一半路。”
“好吧,大妈,您是向导,路越近越好,我紧跟您。”
“行,咱一边说着话一边走,就不感到太累。孩子,你姓啥?”
“我姓辛,以后你就喊我小辛好了。大妈,您呢?”
“我娘家姓郭,婆家姓范,都在后山沟村住。孩子,看你白皮嫩肉的,个头高高挑挑的,是做什么工作的?”
“大妈,我是在城里教书的。”
“唔,是老师啊!好工作,城里人就是好,有文化,有知识……”正说着,后边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响起了喇叭是叫让路。辛霏雯迅速躲在最边,聪明的郭大妈有意挡在了车前,摆起了手,车停住后,大妈立即把头伸向前窗里哀求道:“司机同志,行个好吧,这位孕妇是城里的老师到后山沟去,给捎一段路行吗?”
坐在后排的一位中年女士说:“让她们上车吧!”
郭大妈欣喜若狂,兴奋地说:“谢谢了!谢谢了!”并立即喊:“小辛老师,快过来吧!”
司机下车把行李放进后备箱,并打开了后车门,那位让乘车的女士向边靠了靠,辛霏雯和郭大妈钻进了车里。轿车开动后好像谁也没看谁一眼,谁都没有说一句话,也许是尴尬或紧张的原因。停了好大一阵子,坐在司机旁边前座位上的青年男子问:
“阿姨是后山沟的人吗?”
“我是,从小在后山沟长大,你们也是到后山沟吧?”
“对,后山沟的山民现在日子过得怎么样?”
郭大妈情有独钟地说:“可好了,这条山路是上级领导给拨钱修好后,山沟里的村民可以出山做生意了,买商品也方便了,旅游人慢慢多起来了,差不多每家都有家庭旅店,还都开有小片梯田和洼地,家家都忙忙碌碌、红红火火的,现在与以前比较是天地之别啊!”
青年男子又问“育龄儿童的入学率如何?这样说吧,够上学的年龄而不上学,或者说正上学的又退学了,你就说说小学或中学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哎哟,小伙子,这方面我可没注意,反正我们后山沟靠在山边建盖的小学可漂亮了,翻过这座山就能看到像朵白云。”
“噢,我们明白了,不用说了,去了解一下就知道了。”
“那你们都住我们家吧,我们家房子宽敞,是装修过的,很干净。”
“阿姨,谢谢了,我们今天还要走呢。”
车里的女士这时上下打量辛霏雯一番,低声地问:“请问你是在哪所学校教书?”
“我在新城艺术学校。”辛霏雯说得很慢。
“教什么的?”
“教音乐。”
“这挺好,艺术人才难得啊?”
辛霏雯谦虚地说:“学得也不好,滥竽充数吧,没什么才能。”说到此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了,生怕遇上同行或者是近单位人。
“你们这车真好,坐上不颠,车里还不热,跑得还快,还没有声音,如果把后边的黑色玻璃也换成车前的白玻璃就好了,全车都明亮了。”
司机同志笑着说:“阿姨,这可不是容易的事,得向汽车制造厂反映才能改装。”
“噢,挺不容易的,我们山区人买的奔马车都不安玻璃,可能是生产厂怕玻璃颠碎,奔马车走在咱现在的路上就像电视上年轻人跳舞一样上下蹦。”
司机又说:“平原地区买的奔马车也没有安玻璃,这是一种统一型号,不是专一对山区生产的。”
“噢,我知道了。司机同志,你从前面看看,是不是快到了。”
“快了,你们在哪下车?”
“你的车停在后山沟村标碑处我们下车就行,我们家在村东边住,上去一个山岗就到了,我家姓范,一打听都知道,就我们一家姓范的,欢迎你们来后山沟到我家做客,今天特别感谢你们送俺到家。”
“没什么,到了阿姨,准备下车吧。”司机说着停住了车。
辛霏雯下车时向身旁的女士打招呼说:“再见了,谢谢!”
“再见!我在新城市委宣传部工作,有什么事情可以去找我。”
“她是宋部长。”年轻男子说。
郭大妈和辛霏雯下车后,向着车子摆手示意,感到很震惊。车子向着后山沟村的村委会开去。郭大妈说:“哎呀我的妈啊!今天坐着大领导的车了,你没看那女的长得多俊,多有气魄,穿着多大方,说话多好,我从前面玻璃照过来的光把她看得清清楚楚的,原来是个大官啊。今个算是烧好香了,也算咱有福气,你说呢小辛?他们肯定是去找村干部的,看起来也不是第一次到这儿来,路很熟,根本就没有打听什么地方在哪。小辛,你在发什么呆,听到我说话了吗?你在想什么?”
“啊!没有想什么,你说吧大妈。”
“咱走吧,行李包我还扛着,上去岗就到了。”
“好吧,大妈,你前边走。”
后山沟是高山间的沟,沟床约有五十多米宽,满是大小不一的黄石,故而也称黄石沟。沟的两旁座落着大都是石砌起的房屋,紧紧地靠山而立,房上面的半山间满是花草丛生,看去 很像一道 天河悬空的景色。这里传颂着一首古老的民谣:“后山腰间一沟湾,山洪奔腾两岸淹,雨停洪过沟里干,鸟儿飞过头不转,因为沟岩无人烟。”据说,很久以前,就是奔着这首老歌谣,有位勇敢的中年男人在这里建起了第一座石房屋,开始生息,后来又有位勇敢的年轻女人嫁给了他,从此这里便慢慢有了众人家。
郭大妈说他们的家在村东边,上去一个山岗就到了。然而,不知拐了几道弯,上了几个坡才登上了他们家的那个岗,累得辛霏雯连走带爬,说不出一句话。
“到了!”郭大妈猛然呼出一声。
辛霏雯正在仰着头扒住山石阶往上爬,郭大妈的一声吼,吓得她差一点松手滚落下去 。郭大妈登上平台后,曲身把辛霏雯从石阶上拉了上去。她一腚坐地,歪着头,闭着眼睛,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妈呀!太艰难了。”
“这算得了什么,我们常年累月在这里每天都是上上下下的,与走平地没什么多大区别,习惯就好了,你还是缺乏锻炼,住上一段时间,会适应的。起来吧,进屋休息。”说着,拉起了辛霏雯往院内走。
辛霏雯昏昏沉沉走进一间房子,看到一张小床,二话不说,便倒在了床上。郭大妈连连地说:“睡吧睡吧,我去看看饭做好没有,真是个孩子,走这么一点儿山路就累成这个样子,看起来城市孩子真是比不上在山里长大的青年人强健啊!”
辛霏雯躺在床上死活硬是不起来吃饭,一觉睡到日下西山方从床上坐起说:“现在有几点了?”
郭大妈正好走进来答道:“都下午7点钟了,怎么叫你就不起床,快到外面洗把脸吃晚饭了,总该饿了吧。”说过,开灯离去 。
辛霏雯环视一下房间,这是四面石墙、顶上架着圆木梁的一大间屋子,地上铺着青砖,很有些古土古色的味道,感到非常奇特。她迈出高高的门坎,来到水池边洗漱完毕 ,直愣愣地看着水池里架插的铁管究竟从哪里输送到这儿,正在疑虑不解时,郭大妈喊道:“小辛,快来吃饭吧,别看了,那水管是接通着山泉流过来的。”
辛霏雯走进饭厅,左右看了一眼,这是一处两暗一明的三间房子,两头暗中间明,西头是火房,东头是存放食品和日用杂货,中间才是用餐的地方,放着几张茶几儿,茶几边摆放的都是小低板凳,看来客人顺手拉座很方便。有几位男士已开始用餐,就像一家人一样,吃的是同样的饭菜,郭大妈让辛霏雯坐到一张茶几边,先摆上了一大碗米粥,然后端来一小碟咸菜、一盘青菜和一盘炒鸡蛋。说道:“吃吧小辛,没什么好的招待,咱这里都是家常饭,一家人吃的都是一样,你若是想吃什么就告诉我一声,另外再给你做,因为你是特殊客人,应该照顾。”
“大妈,这就很好,不需要特殊照顾,我喜欢吃这样的饭菜。”在其它饭桌上用餐的几位男客人这时把目光都投向了辛霏雯,审视着这位与众不同的女客人。
辛霏雯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郭大妈看到几位男客人的眼神里射出的是不寻常的反光,便大声地说:“看什么?没见过?吃你们的饭吧!”由于都是常客,平时郭大妈对他们都很好,相处得很和谐,他们“嘿嘿”一笑便罢。
辛霏雯住的一间房子,是郭大妈专门为她清扫腾出的,搬出了两张小床,放进去了一张桌和一部电话,备了两张靠椅和茶具等。这是一排房子最南头的一间,距吃饭和洗涮的地方都很近,辛霏雯感到非常满意,尤其是室内,床铺都很洁净,铺盖一新,很是舒适。晚间,躺在床上,手抚摸着腹部,听着收音机播放出的音乐,感受着小宝宝跳动的节奏,室外挡不住的山风一缕缕轻轻地、悄悄地破窗而入,清新爽凉,使人舒缓缠绵,像是翔云而入梦。
郭大妈的住宅大而独具风光,依山卧岗,坐东朝西,高于后山沟所有的房舍。辛霏雯两天来在这里虽然不曾走出大门,但居高临下,便瞭望到整个后山沟及周围美丽的景色。山风、山情、山食让她大饱眼福和口福,像是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惬意而动感。
这天,是个云雾遮深山的早晨,辛霏雯向郭大妈嚷嚷着想登北面的雁子峰。郭大妈坚决反对地说:“使不得呀小辛,你是怀着孩子的人,这可不能儿戏,前几天你来时就上咱这个岗,看把你累成什么样子,大山你是上不去的,有危险,不要胡闹。”
“大妈,我现在不上,再过些时候就更不能上了,身子越来越重。这大山有踏明的台阶道路,两边有山石和树丛堵挡,没有什么危险,累了就坐下歇歇,咱们这里住的几位男客人,我看他们每天都往上攀登,想必上面一定很美丽。”
“山顶上不是你去的地方,我恐怕你用劲多了,或者是脚步不稳摔一下会伤着孩子的。我年轻时怀上孩子时家人也是不让爬高的,怀我大妞那年就8个月了,我偷偷地登上一次峰,下来后我公婆打了我两耳光,以后我就再也不上了。其实山上并没什么好看的,长满了野花野草和树丛,有千奇百怪的山石,有几棵东倒西歪的松柏遮荫,反正我也说不明白,我总觉得并没什么稀罕的东西可看,只听客人们说立在山头望远好看。”
“大妈,你们住在山里就不知道山好看,正像我们住在城市里就不觉得高楼大厦好看一样。看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意境,是一种情感的触发,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找到美好的感觉 。大妈,我去定了,你怀孕8个月时都敢去也没事,我现在才6个月,更不会有什么问题。”辛霏雯很自信地说。
“我说我自己算是说错了,让你找了个借口,你别着急,让我想一想。”
“大妈,这还有什么可想的,你给我准备点馒头或其它吃的,让我带上中午吃就行了。”
郭大妈停了一阵子说:“这样吧,你明天去,让我那傻儿子小林同你一起去,他像个猴子一样爬高上低的没一点问题,还眼疾手快,能保护你,今天他一早带上干粮去大秃岭玩去了,他每天都去,到晚上回来,我告诉他一声,明天不让他去玩就是了。”
“他会同意吗?”
“这点小事他还是听话的,没问题。我给你们烙几张咸饼带上,山上也有卖小吃和卖茶水饮料的,不过有些贵。”
“就吃一顿饭,贵能贵到哪去,干脆什么吃的也不带了,轻装上阵。”
“无论带啥也不用你拿,有我儿子的,他登山仅次于走平路,很容易就上去了。”
“大妈,就这样定了,明天同小弟一起上山就是了。”郭大妈点点头,辛霏雯很高兴地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