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尚德无论是吃饭、走路、还是做事都无不在思考着如何使母亲提出的刘府“能向我曹家求婚”这个“天大的玩笑”变成事实,而在开动脑筋。
作为母亲,曾夫人这个地道的官宦家庭妇道人家,终日忙于理事,对于儿子的成长与变化是无所知晓的,她的思想依然停留在尚德十五六岁以前时的憨厚、腼腆、平淡、而无生色的阶段,在她的脑子里总认为自己这个默默无闻的大儿子就会埋头读书,成不了个什么气候,她哪知道进入十八岁以后儿子的另一番情景呢,她是无法估量到的。
曹尚德十二、三岁时就钻进了古典文学的书堆里,为读书他常常昼不饮食,夜不熄灯。他熟读四书五经,尤其是通读了《三国志》《水浒传》《三侠五义》《史记》等富有雄才大略人物特征的书籍。他敬佩诸葛亮的超人智谋,他曾向他父亲说过:“我长大了也要当军师。”他敬佩周瑜、石天、白玉堂的忠厚、直爽和勇敢,他喜欢赵云、晁盖、展昭等英雄人物的胆略。他梦想自己也要像历代英雄豪杰那样智慧无边,力大无穷,飞檐走壁,除恶扬善。他十三岁时,就郑重地向他母亲宣布说:“妈,我要娶像扈三娘那样的女人当老婆。”
曹尚德到了中学时期已经锋芒毕露,有一次在课堂上国语先生讲“人性”问题,当讲到“富贵与贫贱”之分的时候,他突然向先生提出疑问说:“先生:穷与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先生一时答不上来,急得膛目结舌下不了台,只好应付说:“同学们,曹尚德提出的问题今天还不该讲到,明天再讲。”
第二天先生一上课就讲:“富则富兮,穷则穷兮。”
曹尚德立即站起来反驳道:“先生,您讲得不对,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在人为,穷人也可以改变自己,变穷为富的。”
先生气得怒发冲冠,声嘶力竭地说:“曹尚德,你另请高明吧!我教不了你了!”忿忿地走出了课堂。
由此,曹尚德“气跑先生”的风波在全校一时成为特大新闻,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校长处罚他“一周不得上课”。
然而,他却得到了不少老师和学生们的同情与敬佩,大家都说:“曹尚德是正确的,他是一个好学生……”由于曹尚德知识面宽广,同窗们常常遇到疑难问题都向他请教,这样,他成了全校知名的“高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