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总是要过去的,刘廷伶全家像是从大海中淹没过刚喘过气来,慢慢地在生息。
几天后,在刘廷秀坟墓处连着十几日,就是廷秀就义时冲进法场的那位小姐带着一个不满两岁的男孩天天来上坟、烧纸、哭泣。刘家人每次遇上,就问她叫什么名字?从何处来?她总不回答,只说是廷秀的老同学。当没有人在的时候她就拉着小男孩跪下,对着坟墓默默地说:“廷秀,你放心吧,我一定会把你的儿子抚养大,学习、继承你献身于全人类解放事业的伟大精神。”
最后一次她更悲壮地说:“廷秀,明天我就要奔赴延安了,不能再来看你了,请你原谅,我把儿子刘志强放在我妈妈那里,由他外婆、外爷照顾,你就放心好了。待我从延安打回来,一定要彻底消灭蒋匪帮,为你报仇雪恨!再见了,廷秀!我永远怀念的丈夫!”她在坟边哭着说着,看着天色已晚,方抱上孩子,一步一回头地离开坟地。
后来,听人讲,这位小姐名叫姚丰雨,是宛城南学院的一位老教书先生的闺女,在开封女师求学,是一位进步学生,她参加了地下党。她和廷秀的结合是经过党组织批准的,主要是为了便于开展地下工作。刘廷秀就义后,她仍不能暴露身份,不能到刘家认亲。
刘廷秀的就义,听察院的一位老文书王老先生介绍说:“刘廷秀是一个非常伟大了不起的人物,我从抄写察院的文书上知晓,刘廷秀为给八路军搞粮食和宣传共产党的打土豪、分田地、闹翻身政策,终日泡在伪政府运粮队里做赤化工作。这样,运粮队常常中途拐路,把粮食送到八路军队伍里不计其数;他夜里经常钻进兵营里做宣传鼓动工作,不少士兵弃枪而逃或者带枪参加八路军;他还常常刺探到重要军情,使八路军地下党处于优势,夺取不少的胜利。很可惜,他只能是个无名英雄,他的事迹除了伪政府记载作为罪状外,共产党人是无人知晓、无人记载的。而且,他被处决后不久,记叙他的文书材料又全部被毁掉。唉!共产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战士,刘家失去了一个好儿子呀!”王老先生非常感叹地见人就讲。
曹尚德也为失去廷秀这样一位大表兄而心里极度难过,他喜欢表兄的正直人品、豪爽性格,他们小时一直相处在一起,感情很深,长大后各有志向,只是他万没想到表兄竟是一个共产党,他从心里既赞赏敬佩,又遗憾惋惜。
尚德为了使姨妈与伶表妹改变一下环境,调节极度悲伤的心情,就把姨妈和表妹二人接到自己的家住。
尚德的母亲得知外甥廷秀遇难的噩耗后,也因悲痛过度而病倒数日。当廷伶和其母亲来到她家时,她又同可怜的姐姐连哭数天,她们每日都是在悲悲切切中度过时光。
廷伶为失去可爱的哥哥更是痛心断肠,她无论是走在哪里,不管是睁着眼睛还是闭上眼睛,哥哥那高大魁悟的身影、和蔼可亲的面容总是呈现在她面前。哥哥生前非常喜欢她,把她当作最亲的人,每次外出回来,总要向她问长问短,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哥哥的就义无形对她是最大的刺伤,使她悲痛欲绝。然而,为了宽慰母亲和其他亲人的心,她总是强忍着不哭出声,而线穿似的泪珠流不止,每当夜晚将泪水浸透的枕巾折几折。
尚德全家人眼看着廷伶的面容一天天消瘦下去,苍白的脸上无一血色,酷似腊纸,身体已到了弱不禁风的地步,都犯愁起来,这该怎么办?廷伶的母亲更为女儿担心,在她想来真是雪上加霜啊,虽然为没有了儿子常常哭昏过去,但是想到上有老、下还有小,总得挺着过来,病弱的身体慢慢地还算缓过来了。可是,廷伶就不是这样了,在她思想上除了知道挣扎着照顾母亲外,什么也就不想了,每日痛思哥哥,因此她的精神和身体比谁都糟糕。
新年到了,曹尚德家打破了往年的惯例,不管三十、初一或十五都是一个样,门里门外无喜字,一日三餐没炮声,往日热闹非凡的庭院,今日在过年时却变得萧条冷静,没有一丝节日的欢乐气氛,显然是廷秀就义的哀伤依然笼罩这个家庭。虽然宾客满门,但整个气息消沉无味,他们平平淡淡地、凑凑和和地度过了这个万家皆欢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