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好日子过得快”,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十五是石桥街庙会,周围乡村远近皆知,每年一次,十里八乡汇聚庙会习以为常。
这天,吃过早饭,尚德事先早就考虑好同表妹一起看会,所以,又向母亲请示:“妈,我今天想同伶伶一起去看会,中吗?”
母亲爽快地说:“中,去吧,孩子们!人多,要注意安全,中午早点儿回来吃饭。”
尚德同廷伶又稍加整妆,因庙会距他家不是太远,所以兄妹俩不用车马,不带随从,徒步出发了。
这庙会,是“关帝”庙会,好像是历史以来每年都在这个时候的一次春会。所以,有固定的戏台,是石头砌起来的,非常高大,戏台在广场的南边门朝北,正在唱《秦香莲》,是地方曲剧戏班子演的,看的人很多。另外,还有传统的“旱船队”,坐船的、划船的全是男扮女装,形态怪异,让人看了不禁捧腹大笑。更引人注目的是有很多人抬一尊“红关爷”大塑像,后边跟着玩狮子的、耍龙的、抬花轿的、打大鼓敲大锣的、吹响器的等串街走巷,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令人担心的还属“高跷背桩队”,走高跷的人肩上顶着一根足有十米长的竹杆子,竹杆的顶端用绳子捆上靠座,座上都坐着一个约三四岁的儿童,走高跷的男人有意让身子晃来晃去,摩肩擦踵,那竹杆子一软一软地左右摇摆,凡看到的人都提心吊胆地说:“这是谁家的娃子,怎么能舍得让坐在这上边,杆子要是倒下来就没命了!”还有不背桩的“高跷队”穿得花花绿绿、稀奇古怪,有规律的左右上下扭跳,很是招人喜看。就连耍大刀的、耍花棍的、唱小曲的也比比皆是,真是百艺聚会天地欢,人间一片喜艳艳。
尚德和廷伶衣着雍荣华贵,姿态出众,从人群中穿过来是一道闪光,招来了无数人的眼热,曹公子更显得潇洒荣耀,让人看去绝对会说是:“郎才女貌的新夫妻。”
尚德和廷伶手拉着手从拥挤的人群中走到了戏台的东侧面,这地方有一小点儿空地,他们立住脚,依然是手拉手地向戏台上看去。这时,正演到“铡美案”一场,这是戏的高潮段,也是终场结尾段,人们都是聚精会神地看。突然,有位衣着漂亮的公子拉了尚德的一下衣角,轻声细语地说:“曹兄,你来看戏呀!”这一声的叫,使得兄妹二人慌忙松开了手,同时扭过脸。
曹尚德不知所措地对糊着说:“哎,哎,你也来看戏呀!”他看着这位身穿绿缎袍、头戴金丝绿色圆礼帽、脚蹬一双绿绒靴子的青衣小生好面熟呵!但,就是想不起来是谁?心想:真不巧,咋遇上了熟人呢?忽然,这小生又说:“曹兄,这位是?”指着廷伶问。
“啊!这是我表妹。”廷伶羞怯地看了“绿色小生”一眼。
“好,向您祝贺了,再见!我到那边去看看。”说后,扬长而去,身后紧跟着两个小书童装束的人。
尚德和廷伶发呆地看着他们,俩人同时在想:“这公子行如轻风,言如细雨,面如红粉,真俊呀!胜过“许仙”,强过眼前的“陈士美”,他到底是谁呀?”还是尚德先开口说:“伶伶,咱们到那边去看狮子滚绣球吧。”
这时廷伶才从发呆中扭过脸问:“尚德哥,这公子是谁呀!”
“咳!我一时也想不起来他是谁,朋友多了,只觉面熟,就是分不清张三李四。”他们说着走着,不觉就来到了双狮争滚一个红绣球的场地,看了一阵子后,他们又走到一个玩马戏团处,两只黄、黑花纹眉头顶着“王”字的大老虎正在相斗,尚德说:“这是两虎相斗!”
廷伶接着说:“必有一失啊!”
刘廷伶不愿看到虎斗的景象,就说:“德哥,太阳就偏西了,咱们该回家了,不然,姨妈又为我们担心了。”
尚德说:“那好吧!咱们就回去。”